古琴知音文化属于武汉的特色文化,也是我校非遗中心的特色研究、校园传承方向。古琴社指导老师为古琴文化研究所赴所长谭润芳老师,于2019年成立,依托我校的《古琴》公共选修课程,利用相关社会资源和非遗中心古琴研究所平台,以“古琴+”为载体,从学生行为担当、审美兴趣和人文素养等多维度着手,构建“古琴+”社团,更好地挖掘更多学生的优势潜能,激发其自尊、自信,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仅可以助力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健全个性的教育目标实现,助力校园特色文化建设和非遗文化传承建设。
1.“清徵”之名的由来:
清徵,拼音是qīng zhǐ ,意思是清澄的徵音或省察、审察之意。出处《韩非子·十过》《后汉书·黄琼传》等。“心,在音为徵,属火”。大学生正处于“火”一样激情的年龄,有着一颗赤诚向往美好的本心。但是,受诸多因素影响,很多大学生常常会被动处于一种焦虑状态之中,导致思想认知与行为的不对等或偏差。“众器之中,琴德最优”,古琴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文人雅乐之一,具有陶冶情操、习德明礼、修身养性之功效。以古琴器乐为载体,以“清和淡雅之音”“大音希声之乐”陶冶学生心性、启发学生心智、挖掘学生潜能;以孔子学琴“习其曲,得其数,得其志,得其为人”的精神和境界为依托,循序渐进导引大学生走出被动焦虑,以健康积极向上的行动和担当精神面对当下,适时审查自我,倾听本心,逐步构建系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因此,构建清徵琴社的本心,亦是祈求琴社社员以“清徵”之名,修“清徵”之心,习“清徵”之行。
2.琴社徽标的创设:
琴社徽标由我带领2017级人文学部法学专业张志兵和2017级城建学部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谭焱两位同学构思创建。徽标Logo具体设计来自于谭焱同学。
(1)徽标底色应和文华学院校徽底色。
(2)徽标外圈的“QING ZHI GU QIN SHE”是清徵古琴社的汉语拼音,迎合SINCE的协调一致,而设。
(3)徽标外圈依次向两边变小的“12个点”和中间的“1片枫叶”,依据古琴形制的13个徽而建,枫叶代表最中间的七徽,同时寓意文华学院的特色文化。
(4)徽标中间的“SINCE2020”寓意成立于2020年,英文标识寓意“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岂希望中国的非遗文化绵延传承至世界各地”
(5)“SINCE2020”符号下面的“7条竖线”寓意当今的古琴形制为“七根弦”。
(6)徽标中心的手型是古琴右手指法中的“挑”,也是古琴源音(右手指法)发起的基础指法之一,寓意基本功的重要性。
(7)徽标中心的五条长线寓意古琴的五根弦,是徽标的核心,取自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周礼·春官》曰:“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孟子·离娄上》曰:“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礼记》曰:“声成文谓之音。音之数五。”《灵枢·邪客》中将五音与五脏相配,五音分属五行,五脏可以影响五音,五音可以调节五脏。五音又是音韵学的术语,是古人依发音部位对声母的分类和表记方式。五音相生相和,其历史寓意与文化底蕴不仅是琴社徽标的选择依据,更是社员为人做事的依据。
3.清徵琴社的潜能工作目标与思路:
清徵琴社,在2020年5月,正式申请并加入了文华学院校团委大学生组织协会。于2021年,受校团委陈辉老师应邀,有幸成为了“清徵古琴社项目潜能指导老师”。为了践行文华学院个性化素质教育,丰富校园社团文化建设和完善校园非遗文化传承机制,促进大学生潜能挖掘课程体系建设。潜能工作目标,即通过古琴,以古琴+形式,让每一位习琴者,敢于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内观自我;用实际行动,突破自我;从而,实现自我。工作思路如下:
1.工作目标:
以“育人为本”“立德树人”“健康第一”为教育根本;
以“格物致知、知行合一”为培养目标;
以“传承、培养、弘扬、应用”古琴知音文化为传承理念;
以“兴趣发现--学习引导--能力培养”和“指导教师搭建平台,创设环境—兴趣成员发挥优势,构建活动--协会会员自主参与,浸入体验”为潜能教学具体培养与实施思路(如下图);
面向全年级、全专业,以“古琴+”为载体,从学生担当行为、审美兴趣和人文素养等多维度着手,供好奇古琴、喜欢古琴的学生在清徵琴社构建的以琴为主题的开放式环境中浸入式体验和互动,零距离的识琴、抚琴、学琴、分享技艺,感受古琴的文化魅力和艺术境界,从而挖掘更多学生的“古琴+”优势潜能,并激发其自尊、自信,使更多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达到实现学生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实现健全个性的教育目标。
2.工作思路:
构建知音交流平台,以“古琴”为载体,让更多的大学生敢于尝试在实践中探索自身的优势潜能,寻觅心中的“知音”,促进校园特色文化的建设;
深入挖掘学生优势潜能,培养古琴传习人,助力非遗中心文化传承机制模式建构;
以“古琴+”模式尝试体验并构建具有文华学院特色的“体育+”“中文+”课程体系,力争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全人。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