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
第一站
观长江文明,展非遗风采
十月十四日早上非遗学社一行51人历经一个小时抵达武汉国际会展中心。参观了第二届长江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展,本次活动由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湖北省文化厅,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文化局,武汉旅游发展投资集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承办,武汉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执行。
本次活动有五项专题展,涵盖传统服饰文化,传统饮食文化,传统中医药文化,长江传统手工技艺和湖北非遗研培成果展五个方面。
传统服饰文化专题展主要展示了长江流域各民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服饰,以及与民族服饰相关的刺绣,织锦,印染等传统手工技艺。其中,蜡染作为是我国古老的少数民族民间传统纺织印染手工艺,与绞缬(扎染)、夹缬(镂空印花)并称为我国古代三大印花技艺。贵州、云南苗族、布依族等民族擅长蜡染。蜡染是用蜡刀蘸熔蜡绘花于布后以蓝靛浸染,既染去蜡,布面就呈现出蓝底白花或白底蓝花的多种图案,同时,在浸染中,作为防染剂的蜡自然龟裂,使布面呈现特殊的“冰纹”,尤具魅力。由于蜡染图案丰富,色调素雅,风格独特,用于制作服装服饰和各种生活实用品,显得朴实大方、清新悦目,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服饰,苗语叫“呕欠”,主要由童装、便装、盛装组成,“盛装”苗语叫“呕欠嘎给希”,即“升底衣服”,“ 呕欠涛”苗语称谓即“银衣”,下穿百褶裙,前后有围腰。银饰、苗绣、蜡染是苗族服饰的主要特色。
“龙凤旗袍”具有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精妙的制作技艺,是海派旗袍制作技艺的代表。龙凤旗袍的缝纫制作工艺继承了即将失传的苏广成衣铺的“镶、嵌、滚、岩、盘、绣”的传统工艺特色,其精选的面料和手工镂、雕、绣出的图案,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这一系列技术在中国旗袍制作领域里都堪称绝技。
我们还采访了海西蒙古族服饰制作技艺的传承人海新女士。她向我们解释说,人们在参加婚礼时必须盛装出行,穿漂亮的衣服,必须带帽子,女士要带项链,耳环,手链等首饰。姑娘们没出嫁前就扎一个辫子,为人妇之后就要束成两个辫子。
传统饮食文化展主要展示了长江流域茶文化,酒文化,美食文化及其传统手工技艺。其中,青砖茶属黑茶种类,高山茶树鲜叶作原料,经高温蒸压而成,其产地主要在长江流域鄂南和鄂西南地区,原产地在湖北省赤壁市赵李桥羊楼洞古镇,已有600多年的历史。饮用青砖茶,除生津解渴外,还具有清新提神,帮助消化,杀菌止泻等功效。
这位是藕粉圆制作工艺传承人应红霞,她是这门工艺的第六代传人,她的两个女儿将成为第七代的传人。藕粉圆是将鲜藕片打碎成藕汁,然后沉淀,将藕的沉淀物烘烤,最后磨成粉,包藕粉圆。
这个是江西的合成昌醉螺,传承人是潘桂山。素有“南有宁波鲜螺,北有伍佑醉螺”的说法。合成昌醉螺制作方法独特考究,在秉承传统制作精髓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现代新工艺,在脱沙、保鲜、食用、储藏、包装等方面,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在2008 首届“百珍堂”杯“盐城八珍”特产征集评选活动中,伍佑供销合作社合成昌醉螺作为优特产品捧得“盐城八珍”金字招牌
还有云南的饵块,湖南的永丰辣酱。。。。。。
传统中医药文化展主要展示了长江流域传统中医药文化及诊疗手法,中药炮制技艺等。其中,丹药作为祖国医学中的一种以矿物质为主的合成药物,千百年来多以口耳相传, 无过多专著流传于世。故不能更好研究发扬光大之。丹药,是中药五大剂型--膏、丹、散、汤之一。在《千金方》,《神农本草经》,《道藏》等著作中都有记载。夏氏丹药第六代传承人夏文沙是华中科技大学中西医结合临床硕士,加拿大注册针灸师,执业中医师,武汉市针灸协会委员,武汉市年轻一代协会副会长,对丹药的研究颇深。
非遗
第二站
诊疗包括有医疗、针灸、推拿、保健养生拳法等精彩方法。更有趣的是有咏春,一指禅等功夫派手法。其中一指禅推拿疗法是以中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和营卫气血等理论为指导,以四诊八纲为辨证手段,强调审病寻因和辨证论治,并结合有关生理、解剖和病理等基础知识和临床经验,以一指禅推法为主要手法,作用于人体的一定部位,用以治病防病的一科推拿疗法。
长江传统手工技艺综合展是按照青藏,云贵,巴蜀,荆湘,赣皖,吴越,沪上及闽粤等八个文化区域,展示长江流域雕刻,陶瓷,编制,漆器,金属工艺等领域的传统手工技艺,呈现了长江流域的文化多样性。其中,青藏唐卡是用彩缎装裱后悬挂供奉的宗教卷轴画。它作为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等诸多领域;传世唐卡大都是藏传佛教和本教作品。它作为藏族文化中一种独具特色的绘画艺术形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用明亮的色彩描绘出神圣的佛的世界;颜料传统上是全部采用金、银、珍珠、玛瑙、珊瑚、松石、孔雀石、朱砂等珍贵的矿物宝石和藏红花、大黄、蓝靛等植物为颜料,以示其神圣.这些天然原料保证了所绘制的唐卡色泽鲜艳,璀璨夺目,虽经几百年的岁月,仍是色泽艳丽明亮.因此被誉为中国民族绘画艺术的珍品,被称为藏族的”百科全书”也是中华民族民间艺术中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用漆涂在各种器物的表面上所制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艺品、美术品等,一般称为“漆器”。
阳江漆器是古代漆器的一种,历史悠久,驰名中外有三百多年,是中国广东中国传统工艺品之一,具有岭南地区民族风格和浓厚的地方特色。
吉州窑陶瓷技艺。吉州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珍品,作为江南地区(江西吉安)一座举世闻名的综合性瓷窑,它具有浓厚的地方风格与汉民族艺术特色
参观结束后,非遗学社的小伙伴们,拍摄留念。纪念这有趣的非遗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