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成果

中心成果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中心成果 -> 学术成果 -> 正文

学术成果

2017年湖北大学生古琴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发布日期:2017-06-27    发布人:管理员    访问次数:

2017年湖北大学生古琴文化认知调研报告
彭晓艳  王燕  阮延俊
湖北品牌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2017年4月,“文华学院•湖北省非物质文化文化遗产研究中心”研究员王燕老师和彭晓艳老师组织调研团队,围绕中国古琴文化在湖北大学生中传承的若干重点问题,进行了有关湖北大学生古琴文化认知问题的调查。本次问卷调查的具体情况如下:

一、问卷调查的概况

本次调查主要采取结构式问卷的方式,我们在前期摸底的基础上,设计出具有较强代表性与普遍性的问卷,调查对象以湖北省大学本科在读生为主、硕士在读生为辅。本次调研在线上和线下同时进行,实地调研的高校涉及部分985、211以及普通本科院校,重点调研地点在: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武汉音乐学院、文华学院、东湖学院、武昌首义学院等高校,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616份,回收有效问卷604份(其中线下问卷近400份),有效回收率为98.05%。

二、问卷调查的团队成员

负责人:王燕  彭晓艳 

团队成员:文华学院16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三、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分析

在已填写性别情况的604份问卷中,202人为男性,402人为女性,男女的比例为1:1.99,性别分布不够均衡。

在所收回的有效样本中,564名调查对象为本科在读生,39名调查对象为硕士在读生,有1名是博士在读生,总计604份有效问卷,本科在读大学生占总数的93.3%。

(二)湖北大学生对古琴的知晓情况

调查结果中,选择“接触过古琴”的只有97人人,占总数16.1%,选择“弹过古琴”的只有29人,占总数的4.8%。可见在现代大学生当中,古琴的普及率相当低。

在总共604人中,有135名大学生将古筝认作了古琴;超过一半的大学生不知道古琴有多少根弦,特别对最初古琴5根弦的认知人数不到13%。此系列数据反映出湖北大学生对古琴这种进入国际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知晓程度相当低。

调查得知古琴在民众家庭以及人们交际圈中的推广力度很小。由学校宣传介绍而知道古琴的有122人,占20%。间接说明古琴的校园传承力度不够。无意中知道古琴的有249人,占41%;有183人选择了其他渠道,占31%。这两类数据说明古琴的传承渠道有待进一步认识和拓展。

 

(三)湖北大学生对古琴文化的认知情况

从调查数据可知现代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古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和文化是认可的。但仍有18.2%的大学生表示古琴对自己没有吸引力,间接说明古琴文化在高校的宣传力度还要进一步加强。

在喜欢古琴的大学生中,喜欢的原因有两个方面,301名受访对象认为古琴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193名受访对象认为古琴最吸引自己的地方是古琴音乐好听。此项数据表明在古琴校园传承过程中,应把古琴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作为重点。

    调查显示,虽然有77.3%的受访对象听过古琴音乐,但604份问卷中对古琴曲谱(减字谱)有正确认知的只有168人,仅占27.8%,而将古琴曲谱认知为其他曲谱的几类大学生占比相当,均比10%多一点,对古琴曲谱完全没有认知的人数最多,有203人,占33.6%。

在代表性古琴曲目中,《梅花三弄》、《广陵散》和《流水》是大学生喜欢听的曲子,有30.6%的学生没有听过问卷中所列出的任何一首古琴曲,可见古琴曲在高校的普及和传播状况不佳。

    在对大学生对古琴文化标志地域的了解情况的调查中,有50%的大学生不知道高山流水遇知音故事发生在武汉,认为伯牙子期相遇地在杭州和成都的分别占36.75%和14.07%。受访对象中超过60%没有去过古琴文化的标志地古琴台。间接表明,武汉地域文化特色在高校的宣传力度还不够。

我们在问卷中设置了相关问题以了解现代大学生对文献及故事中的古琴文化的认知程度,调查结果表明,现代大学生对文献及著名故事中的古琴文化的认知程度比较高,有正确认知的都超过了60%。高校大学生对《诗经》、《史记》等经典文献,对历史上名人雅士的故事,兴趣度和熟悉度比较高,这提示古琴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可以借助于这些大学生喜欢的文化载体。

 

(四)湖北大学生对古琴传承趋势的认知情况

调查得知现代大学生对高校是否有必要传承古琴文化有着明确的认知,而他们是古琴文化校园传承的主要对象,因此,古琴文化在校园传承的契机已经到来。

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超过一半的人表示愿意学习古琴课程,可见古琴选修课完全可以纳入高校公选课的课程体系中,这是古琴文化校园传承的最直接的方式。

 

四、对武汉大学生古琴文化认知情况调查总结

我们通过调查武汉大学生对古琴文化认知情况,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大致能归纳出当前古琴文化在高校校园传承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当然,由于样本选择和问卷实施等多方面的原因,本次调查尚存在缺陷与不足,但至少为我们观照古琴文化在武汉高校的传承情况提供了一个客观的视角,并据此提出针对古琴文化在高校传承的若干对策和建议。

(一)古琴文化在武汉高校传承的现状与问题

1. 大学生群体对古琴与古琴文化的知晓率低,使用率更低。

古琴自虞舜时代被发明以来,经过三千多年的发展,融合了儒家中正和平、温柔敦厚和道家大音希声、清微淡远的思想。古琴作为“琴棋书画”之首,在古代绝对是文人雅士修身养性之首选。然而流传至今,古琴面临着一个非常尴尬的情况,古琴艺术在现代文化生活中逐渐边缘化,即使在以传授高层次文化与知识为任务的大学校园里也是如此。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大学生对古琴的了解不多,毫无了解的情况也存在。在604份问卷调查中,仅有一二成学生表示接触过古琴,超过二成的学生将古琴认作了古筝,一半以上的学生不知道古琴有几根弦,弹过古琴的学生相当少,只占了调查对象的4.8%。

现代大学生对古琴曲谱和古典经典名曲的了解程度很低,知道古琴减字谱的学生不到三成,虽然有七成多的学生听过古琴音乐,但只有一成的学生听过《胡笳十八拍》,听过《广陵散》的学生也不到三成,可见古琴经典名曲在高校校园的传播状况堪忧。

更令人担忧的是,作为就读于武汉地区的大学生群体,竟然对武汉地域文化的代表“知音文化”和“古琴台”知之不多。调查结果显示,一半的学生以为伯牙子期的相遇地不在武汉,接近七成的大学生没有去过古琴台。

2. 古琴文化在高校的宣传和传承力度远远不够,宣传渠道比较少,效果不够明显。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更多是在无意中知道古琴或了解古琴文化的,少数通过亲戚朋友介绍而了解的,只有20%的大学生由学校宣传介绍才知道古琴,这表明古琴文化在校园的传承力度不够,学生接触或者了解古琴的渠道较窄,同时也反映出古琴文化传承目前在校园内有很大的可作为空间。

3. 传统文献及名人雅士故事中承载的古琴文化吸引大学生的兴趣和关注。

    调查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对《诗经》、《史记》等经典文献以及司马相如、嵇康等名人雅士故事中所承载的古琴文化较为熟悉,也比较感兴趣。73%的调查对象知道《诗经•关关雎鸠》“窈窕淑女,琴瑟友之”中的“琴”是古琴;接近七成的调查对象知道《史记•孔子世家》中记载的孔子弦歌“三百五篇”用的是古琴;60%以上的学生知道司马相如用古琴演奏《凤求凰》,嵇康临刑前索要古琴弹奏《广陵散》。可见,现代大学生对文献及著名故事中的古琴文化的认知程度比较高,也提示古琴文化在高校的传承可以借助于这些大学生喜欢的文化载体。

4. 大学生对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比较重视,但高校缺乏传播此类文化内涵的途径。

在关于古琴对大学生的吸引力的调查中,八成的学生表示古琴能够对自己产生吸引力,古琴吸引大学生的原因主要是:古琴音乐好听和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而一半的大学生倾向于古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由此可见,现代大学生中大多数人对古琴这种古老的乐器和文化是认可的,古琴校园传承过程中,应把古琴文化的宣传和传承作为重点。

5. 大学生群体对古琴文化在校园传承必要性的意识较强,高校古琴选修课的开设将受到大学生的认可。

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现代大学生对古琴在高校传承的必要性有着明确的认知,作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的古琴应该在大学生中传承下去,超过九成的大学生表示古琴有必要在大学校园进行传承。65%的学生表示:如果学校开设古琴选修课,自己会选择学习。由此可见,古琴文化在校园传承的契机已经到来,古琴选修课完全可以纳入高校公选课的课程体系中,这是古琴文化校园传承的最直接的方式。

 

(二)高校古琴文化传承对策和建议

1. 社会各界和学校应加强古琴文化传承意识,首先在思想上重视。

古琴作为中国传统的“琴棋书画”四艺之首,在传统的读书人阶层,一直是知识分子自觉掌握的艺术和文化形式,但在当代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在中国主流文化的舞台上,古琴被边缘化,如果再不进行保护和有意识地传承,很可能将成为绝学,因此社会各界特别是高校要加强古琴文化传承的意识,甚至应该纳入到相关文化政策和文化活动措施当中。

2. 传承内容以精神文化内涵为主,将传统精髓和时代化需求相结合

    作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古琴艺术,我们保护和传承的不仅仅是“文物”,更应该是“文化”。我们应加大对古琴精神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宣传,重点挖掘其优秀的传统文化精髓,使古琴文化被更多的群体认知和认同。另外,由于目前中国处于社会大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文化传承的人文环境发生变化,在保护和传承古琴文化过程中,要在古琴文化中融入现代化、时代化的内容,将传统的文化精髓和现代化的优点结合起来,在古琴传统和现代的冲突中寻找最佳的结合点,使古琴在多元化的现代文化生活中,能够保持传统的精神文化内涵和独特艺术魅力,也可使古琴在现代社会中以更接近传统的方式得到传承和保护。

3. 传承过程长期化,传承渠道多样化

古琴文化的传承应该是个长期化的过程,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要有长期传承的计划安排,不能因为短期效果不明显而放弃传承。在长期的传承过程中,要不断地拓宽传承渠道,对师徒传承、琴社传承、课堂传承等传统传承方式,探索更有效的传承效果。同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视角,将传统传承方式和现代新媒体方式相结合,创新传承方法,拓宽传承渠道,甚至开展线上线下宣传和传承模式,使现代年轻一代或者大学生拥有自由有效的传承途径和渠道。

4. 高校应该担负起传承古琴文化的责任,成为古琴文化传播的主要阵地

我国高校校园聚集着当代最庞大的文人群体,拥有最适合古琴文化传承发展的人文环境。高校有着注重德育、践行传统、强调创新的教育理念,高校校园对个性化的文化现象有着最广泛的包容性,高校校园浓厚的文化气息与优美的自然环境也可以为古琴文化活动营造高雅的艺术氛围。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提倡的高校古琴文化传承与音乐院校中的专业化器乐教学是有区别的,我们强调在高校中构建和维系古琴文化的传统人文环境,强调大学生对古琴精神文化内涵的认同和固守,鼓励现代大学生身体力行践行古琴文化中的精髓。